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颁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时 效 性:有效
  • 发文文号:
  • 颁布单位:

  2007年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令第54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日前,记者就该《管理办法》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背景是什么?
  答: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是贯彻落实规划部署的重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加强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因此,“十一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把加快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围绕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和有效投入,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奠定了支持自由探索和原创性基础研究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了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工程化的公共平台;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强化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构建社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等。但是,随着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转制,产业核心技术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就是要着力解决核心技术研发实验手段落后、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之间脱节等问题,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升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经过认真准备,全面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200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始试点启动真空冶金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重点对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定位、功能和管理体制进行探索,为今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经验;并于2006年7月制订并发布了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指导意见。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实践,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为深入开展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问:此次发布的《管理办法》主要有什么特点?
  答:制订发布《管理办法》是加强、规范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重要内容。鉴于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十一五”启动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管理办法》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注重规范性,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符合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的相关规定。二是突出指导性,系统阐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主要任务和建设原则等,使各方面全面了解和掌握具体的要求和条件。三是体现务实性,使申报、审理程序简化、易操作,允许运行管理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四是强调协调性,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办法》依据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重点从总则、组织管理、申报与审理、监督管理和附则等五个方面,做出了二十六项明确规定。“总则”主要阐述了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宗旨、任务、目标和原则等。“组织管理”明确了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组织部门、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具体分工,规定了各自的管理职责和任务。“申报与审理”规定了申请国家工程实验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工程实验室申报、审批管理的相关程序和要求。“监督管理”确定了国家工程实验室运行年报、评估等监督管理制度,规定了评估的具体程序和基本要求。
  问: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总体思路是什么?请简单介绍一下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
  答: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的实施,着眼于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突破瓶颈制约,支撑产业发展。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强化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突破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和产业关键技术,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约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领域超前部署,培育和掌握一批战略高技术和前沿技术,抢占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强基础研究和产业研发之间的有机衔接,从产业技术源头上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布局,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设施建设和研发活动的投入,有效整合产学研资源,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探索适应新时期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建立中国特色技术创新体系。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先进的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问: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有哪些原则?
  答:根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确定了四项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强化合理布局。按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产业技术创新的重大需求出发,系统安排,分步实施,形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合理布局。
  二是坚持创新机制,注重整合资源。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基础和条件,以增量投入带动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坚持强化保障,力争重点突破。以提高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保障能力为着眼点,集中力量,力争在一些技术瓶颈制约十分突出的重要领域、重点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提倡多方投入。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形成多元投入、广泛参与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新格局。
  问:《管理办法》发布后,在推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订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已做出了明确部署,“十一五”期间要建设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划,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
  一是以加快信息、生物等高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下一代网络、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现代中药等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实验室。
  二是以缓解资源、能源瓶颈制约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炭高效安全开采与洁净转化、特高压输变电与电力系统安全、可再生能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实验室。
  三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目标,在农业优良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深加工与食品安全等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实验室。
  四是以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为目标,在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等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实验室。
  目前,我们已发布了船舶及海洋工程 、高速轨道交通、特高压输变电和电力系统安全等领域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专项通知,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一方面将抓紧推进以上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另一方面将继续研究、发布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其他重点建设领域。
【资料来源:http://law.npc.gov.cn:87/page/browseotherlaw.cbs?rid=bj&bs=247252&anchor=0#g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