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行政复议若干规定

(1992年9月14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1992年10月5日吉林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3号公告公布)
  • 颁布日期:1992-10-05
  • 实施日期:
  • 时 效 性:失效
  • 发文文号:
  • 颁布单位: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第一条 为了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外,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申请复议:
  (一)对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门有关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依照职权作出的赔偿或强制性补偿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不服的。  
第三条 对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省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根据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本级人民政府的规章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本级人民政府管辖;
  对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根据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本级人民政府管辖;
  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本级人民政府管辖。  
第四条 对地区行政公署所辖的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第五条 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的非常设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设置该机构的人民政府管辖。
  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组织或者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
  法律、法规对复议管辖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对各级行政机关设立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批准设立该单位的行政机关管辖。
  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直属行政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该工作部门管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复议机关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机关管辖,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移送机关应制作移送书,写明移送理由、依据和移送时间等,并附送复议申请书和有关材料,同时将移送管辖通知书发送申请人。
  受移送的复议机关对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要依法审理。复议期限自收到移送书之日起计算。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应按本规定第八条上报处理,不得自行再次移送。  
第八条 行政机关因复议管辖发生争议,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下列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一)隶属于人民政府同一主管部门的,由该主管部门指定;
  (二)不隶属于同一主管部门,但隶属于同一级人民政府的,由该级人民政府指定;
  (三)不属于第(一)、(二)项规定的情形,由省人民政府指定。  
第九条 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按下列规定确定管辖:
  (一)隶属于同一上级主管部门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管辖;
  (二)不隶属于同一上级主管部门,但隶属于同一级人民政府的,由该级人民政府管辖;
  (三)不隶属于同一上级主管部门,且分属于两级人民政府的,由其中最高级别的行政机关所隶属的人民政府管辖。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复议机构。复议机构的名称为行政复议办公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根据需要,设立复议机构或者专职复议人员。  
第十一条 行政复议人员需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全省统一制发的《行政复议人员证》,方可从事行政复议工作。
  复议机关应保证复议机构和复议人员的工作条件以及办案所需的专项经费。  
第十二条 复议机构在复议机关领导下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办本机关的复议、应诉案件;
  (二)对本机关复议、应诉的具体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三)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内的复议管辖争议提出处理意见;
  (四)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复议、应诉工作,进行业务监督指导;
  (五)组织复议、应诉人员的培训、考核;
  (六)对复议、应诉案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上报备案,并提出改进复议、应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两个或两个以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同一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是共同申请人。共同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有先有后的,自收到最后的复议申请书之日起计算复议期间。  第十四条 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的非常设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非常设机构是被申请人。
  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组织或者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被申请人。
  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直属行政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该直属行政机构是被申请人。
  对各级行政机关设立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该单位是被申请人。
  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上级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报请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第十五条 复议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通知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第十六条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参加复议。
  委托他人代为参加复议,必须向复议机关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第十七条 由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未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复议权利,或因信访机关未按《行政复议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及时告知,致使超过法定申请期限的,应当从知道其复议权利之日起相应延长申请期限。延长申请期限,由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决定。  第十八条 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应当递交复议申请书,并根据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供申请书副本。
  复议申请书除须载明《
行政复议条例第三十三条所列内容外,还应载明是否已向其他复议机关申请复议或者是否已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九条 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应提供事实根据,对无法提供全部事实根据,但能够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确实存在,并符合其他申请条件的,复议机关应予受理。  第二十条 当事人认为复议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有权向复议机关申请,要求其回避,但必须提出正当的理由和事实。
  复议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应当自行申请回避。
  复议人员的回避,由复议机构负责人决定。复议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复议机关法定代表人决定。
  决定是否回避,应在申请后三日内作出。  
第二十一条 被申请人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必须向复议机关提交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二条 被申请人在复议期间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仍不服,可对原复议申请提出补充材料,被申请人亦应对其原答辩书进行补充。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对复议机关决定撤销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后行政机关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仍不服的,可以作为新的行政案件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第二十四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复议参加人可以向复议机关申请保全证据,复议机关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第二十五条 复议机构调查取证,必须派两人以上工作人员,并应出示《行政复议人员证》。  第二十六条 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可以参照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七条 被申请人应认真执行复议决定,并将执行情况报复议机关。
  上级行政机关发现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确有错误,应责令其及时予以纠正。  
第二十八条 复议机关根据《行政复议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提出的请示、报告,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解释或裁决。解释或裁决期间为复议停止,停止时间不计算在复议期限之内。停止审理的原因一经消除,复议机关应当恢复对案件的审理。
  复议停止期间,申请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九条 在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由法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复议机关指定的部门鉴定。
  行政复议实际支付的勘验费、鉴定费由请求方预付,案件审结后由责任方承担。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重视和支持复议机关依法审理复议案件,对秉公执法、依法办案成绩突出的复议机关及复议人员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一条 被申请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复议机关可以直接或者建议有关部门对其法定代表人及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通报或行政处分:
  (一)拒绝提供答辩书和有关材料、证据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证据的;
  (二)拒绝参加复议或者拒绝协助、配合复议机关进行复议的;
  (三)拒绝履行复议决定的。  
第三十二条 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过程中,如发现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失职、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行为的,应建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有义务协助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活动而拒绝协助的单位有关人员,复议机关应建议人民政府对其单位负责人或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复议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行政机关可给予通报、批评,或建议有关机关给予主要责任人以行政处分:
  (一)对依法提出的复议申请,无正当理由拒不受理或拒不答复的;
  (二)对接受移送的复议案件,未经上报指定管辖擅自移送的;
  (三)对复议决定确有错误拒不纠正的。  
第三十五条 复议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议机关可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职责的;
  (二)敷衍塞责,工作失职的;
  (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
  (四)由于渎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六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在本省进行行政复议,适用《行政复议条例》和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资料来源:http://law.npc.gov.cn:87/page/secondbrw.cbs?rid=58&order=1&result=C%3A%5CWINDOWS%5CTEMP%5CC11E56B%2Etmp&page=codetitle&f=&field=%B7%D6%C0%E0%BA%C5&transword=+&dkall=0&code2=1020402&OpenCondition=】